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中国芯走向何方?

2009-03-20 09:20 阅读(?)评论(0)
最近看了篇关于“中国芯”祼泳的文,总算承认了“大量资本、人才/技术和利好政策的涌入,并没有催生出一批做大做强了的中国IC设计公司;而宏观经济危机揭开了产业的遮羞布,将一批‘祼泳者’拍在沙滩上。”但其得到的结论我却不敢苟同,我觉得如果按“市场山寨化和潜规则化,管理江湖化,知识产权保护缺位”来开药方,则会吃错药,不但无益于集成电路的发展,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
作为在电子通讯业摸爬滚打近20年的工程师,一直以来对IT精英的某些言论颇不以为然,觉得他们总是浮在上面发高论,却没有多少能力沉下深层探原因,我想是与他们大多没有技术背景和企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有关,很多是只与企业的上层打交道的传媒界人士,被领着四处看包着外壳的高科技产品与演示介绍,而没有“在炼丹炉中烟熏火燎出的火眼金睛”,去穿透表象深入内部。
我认为“中国芯”问题的关键是家电、通讯等整机企业没有设计能力,使芯片只能“裸泳”而“穿不上泳衣”。中国被称为制造大国,家电业制造能力世界第一,但机芯基本是套件或主要器件进口,关键芯片更是完全由国外公司垄断,当然国家也支持了一些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引进了后封装线来配套,甚至有的芯片可以在国内加工生产,但制造芯片的版图还是“引进”来的,而不是自己设计的。我们制造了大量的家电和通讯设备,其中使用了大量芯片,看起来市场很大,但基本都给了外国的半导体公司,对国内的IC企业基本无所助益,反而因市场被外国芯片占领而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如果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那么中国制造的市场份额越大则国外的半导体企业的市场份额也越大,而本土的IC企业则会愈加萎缩。
那些一直看官方新闻报道的人可能会对我的看法很有意见,因为“新闻联播”经常报道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处处“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怎么会没有自己的设计能力呢?对此我只能说,你把那些产品打开,我可以一一指出哪些芯片是哪家外国半导体公司的产品。当然,一些公司已会在芯片上打上自己企业的标识了,哈哈。
像一直被吹嘘的华为,我曾经遇到一人这样描述它的高科技,“有两个大屏幕显示器,一个显示原理图,一个显示PCB”,让我几乎笑掉大牙:这只是绘制电路板的计算机而已吗,买来的吗,绘制软件也肯定是外购的,有什么技术含量啊?可见外行人是很容易被表象迷惑的!哈哈。我曾经遇到一位做已停产的旧型号芯片生意的经销商,说华为、中兴等企业大量需要这种已停产的旧芯片,说明其设计是很多年前的,当然我还不能据此就确认坊间流传的“是买来的设计”,但很多年前的设计则是肯定的。当然,一种已成熟的设计被生产很久是很正常的,因为改变不仅意味着大量的投入而且还有很大的风险,一个疏忽或缺陷就会带来巨大损失,有品牌和市场占有率的大企业往往很难承受,所以保守是成熟大企业的本质要求,在西方也是如此。而中小企业则没有这些负担,为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搞与大企业有差别的产品,创新也就因此往往都是由中小企业发端的,甚至能逼迫大企业为保市场而做改变。比如个人计算机,最早是由电子爱好者搞起来的,后来是苹果等公司的成功迫使IBM这种大企业也进入这个领域。
华为老总能坦言“奋斗了18年,迄今没有一项原创性的产品发明”,应是一个进步,揭开了面纱的一角,开始正视存在的问题,但只是开始,还不彻底。还有太多的名企还在那里自欺欺人,忽悠着大众,忽悠着媒体,忽悠着政府。我看到的国内企业,一套设计原理图可以用很多年,只是在不同的外壳下改来改去,所以会画PCB就算搞开发,许多企业都把会用国外的PCB设计软件当作最重要的技术能力,这在招聘条件上就能看出。当然还有的企业连PCB都不用画,直接抄板,然后到元器件市场比照买元件,焊上就好使,这样连工程师都省掉了,只要雇焊接、维修工就够了,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是找订单,这也难怪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了。
在这样的“制造大国”情况下,国内的IC设计公司很难找到生存机会,许多公司不得不去设计与国外芯片PIN-TO-PIN代用的产品,换上就能用,在夹缝中求一杯羹,甚至就是购买国外公司的淘汰芯片的设计图去生产,靠打价格战来生存,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就因为目前这样艰难的生存现状,导致没有后续能力继续开发新品,许多IC公司都是昙花一现。
国家花巨资去设计芯片要比拼INTEL,宣传很多,却没见到什么用处,想以此设计的计算机来替代已普遍使用的个人计算机只能在闭关锁国下才能实现,政治需要是不能作为推动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的目标的。而像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行业也大量使用高端处理器,但却没见到“汉芯”之类有什么作为,没看到任何实用产品出现,更不用说市场占有率了。芯片技术,是应用技术,会带来直接的商业利益,应当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国家只给优惠政策,而鼓励企业来投资,省下很有限的国家资金去做那些基础研究,不要砸下钱就为了“听响”。像家电业用的机芯控制板,如电视、冰箱、微波炉等等都是使用大量的国外微处理器,可我们国家的微处理器却没有一家有实力和规模,更难在产品中看到,实在令人失望。以应用为导向才是发展集成电路的根本,不要烧钱去搞那些好看的空中楼阁。
在目前制造企业没有自行设计能力情况下,IC企业应重视应用,想办法把完整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制造商,说服他们使用,只给个“赤裸”的芯片,制造商是没有能力给它“穿上衣服”的。但国产IC企业目前都较弱小,再投入应用研究可能有些力不从心,可以考虑与制造厂合作。在国外,半导体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即半导体企业是独立的公司,还有一种是日本模式,半导体与整机业是一起的。如果独立的IC公司在中国特色下难以发展,也可以学习日本模式,鼓励整机业办IC企业,把IC设计直接捆绑到大市场。
而目前电子信息的数字化技术方兴未艾,正是国产IC企业可以大有作为的契机,是不能丧失的发展良机。我参加了一次IC展,看到了一些韩国的IC设计公司的产品,有DVB-T解调器、触摸IC、微处理器、多媒体处理器、人脸识别、加密、GPS接收、ZIGBEE、FM发射、TCP/IP协议栈等等,几乎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这还不包括三星这样的已成为国际半导体巨头的企业,其FLASH等存储器芯片世界第一。在IC方面我们就算学不了欧美、日本,至少也应学学韩国、台湾吧,去看他们是怎样扶持中小IC企业的发展的,看看那些企业是怎样生存发展的。像台湾的IC企业,就是搭乘“中国制造”的快速列车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从玩具、电话这样的低端芯片开始做起,滚雪球般发展,现在已大量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上,从发声玩具到电脑的外围芯片,范围很广,这不过是20多年间的事情。现在的山寨手机则成就了联发科(MTK)的奇迹,如果只有大型手机企业,那么手机芯片只能是TI、NXP、ST、ADI、FREESCALE、Infineon等欧美大型半导体企业的天下,国产IC企业是没什么机会的。所以山寨不是损害国产芯片企业的原因,反而是台湾、韩国等芯片企业的发展推进剂。中国企业也应像他们学习,以市场为导向设计IC,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应用,不要费钱搞那些好看的花架子。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