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6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读《东周列国》之二--攻伐

分类:东周列国 | 标签: 东周   历史   诸侯国  
2006-09-25 15:50 阅读(?)评论(0)

东周列国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相互攻伐直到统一的历史。
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先后分封了上百个诸侯国,其中多数是姬姓,周王把兄弟或儿子派到一块统属的土地上做首领,这块土地和上面的一切(包括人)都归属与这个首领,成为诸侯国。如周成王即位时是个孩子,一次与弟弟叔虞游戏,剪桐叶为珪封叔虞于唐(晋)。周王一言九鼎,不能食言,叔虞成年后就成为晋侯。也有重臣因功高而获分封,如周公封鲁,召公封燕。还有少数异姓国,如姜子牙封齐,商的后裔封宋,陈为舜的后代,杞为夏的后代。当然也有自立的,如楚、吴、越等原为属国,后来都号称王,与周王平级,高于诸侯国。
诸侯国有大有小,也有级别。大国如齐、鲁、晋、郑、卫、宋等,多数为侯爵;小的可能只有一个城,面积或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如杞、莒、许、曹、邓、息、纪、鄣、邢、滕、滑、霍、虞、蓼、江、六、潞、黎、崇、薛、唐、顿、胡、沈、道、房、申、郐、郜、邾(邹)、郧、权、耿、黄、舒、成、鄫等,往往依附附近的大国。
这些分封国基本位于黄河及其主要支流(渭水、洛水、汾水、济水、漳水、卫水)附近,而越是在中心区的封国,因为四周都是分封国,很难有机会扩大地盘,经数百年也难有发展,还可能因再分封而分成几个小国,越来越弱。而靠近边缘的国,因常与周边其他不从属周的部族交战,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大地盘,统治更多的人口,而成为强国。
西周时期,王室势力强盛,周王看哪个封国不顺眼,就可以降旨治罪或削爵,更可以派兵征讨。到周平王东迁,王室在戎人进攻和内乱下削弱,只能靠诸侯国而勉强维持,无力管理和处罚,不服管束、不听招呼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数年也不向周王拜谒述职,婚丧过年也不送礼,周王也无可奈何。也有的周王不甘如此窝囊,想中兴周室重树权威,因时势不同,往往碰得一鼻子灰,自讨无趣,甚至自取其辱。如周桓王召蔡、卫、陈三国兴师伐郑,郑庄公竟然起兵抗拒,击溃讨伐军,箭中周王。周赧王联合五国伐秦,只召到五六千人,为筹集军费,又向富户发行债券,陈兵函谷关外三个月,只等到楚、燕两国的军队,只好返回。富户拿着债券要求偿还,赧王无法回应,逃到高台上,被称为避债台。
与此同时,一些诸侯国则势力越来越强盛,不请示汇报就召集亲戚朋友诸侯国,自行采取措施。今天拉这个打那个,明天拉那个打这个,相互攻伐成为常事,并乘机吞并小国,虽然往往都是同姓国,有共同祖先。一些小国只能依靠依附大国求生存,但往往还是成为牺牲品,纯粹的弱肉强食逻辑。如卫州吁篡位,纠集陈、蔡、宋、鲁伐郑,后来郑庄公以周王的名义合齐、鲁伐宋报仇。
齐桓公苦心经营20多年,势力强盛,成一国独大局面,九合诸侯。还算是比较君子,只想做专职代周王征伐的方伯。到了晋文公和楚庄王先后时期,形成两强并立,各国是哪个也得罪不起,只好朝晋暮楚,两边送礼讨好,只盼二国拼出个胜负,谁的拳头硬听谁的。到了秦一国独强,就不是送礼求情就可以打发的了,秦兵一到,抵挡不住,就要割地,成为秦的郡县,各国被逐渐蚕食,甚至楚国因此四次迁都,从郢(湖北荆州附近)一直迁到寿春(安徽寿县附近),但也只是苟延残喘,最终逃不过灭亡的命运。秦统一,攻伐的历史就暂时结束了。
(此贴只以《东周列国志》的内容为依据,未考证历史,那应是有关专家的事)

  最后修改于 2007-12-01 23:52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