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6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读《东周列国》之二十三--姓氏

2006-09-25 16:02 阅读(?)评论(0)

很早时,中国人是没有姓氏的,只有名或号,象尧、舜、禹、伯益等。后来一些部落或部族开始使用统一的姓,作为部落或部族的标志,如炎帝部落用姜、周用姬等,有些人认为这时部落为母系氏族社会,所以姓往往都有女子边。后来各部落都开始使用姓,如秦姓赢、商姓子等。但这时姓基本只是部落中的贵族在使用,平民仍然没有姓,更不要说奴隶了。
周朝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姬姓)的贵戚或其他附庸部族的子孙被分封到各地,为区别,许多开始使用受封的地方名为氏。周有上百个诸侯国,象郑、宋、陈、蔡、鲁、戴、秦、许、曹、邓、纪、邢、霍、虞、江、黎、薛、唐、胡、沈、房、申、邹、耿、黄、舒、成、曾等,现在仍可以见到这些姓。而一些大臣因功得到采邑,其后代也往往会以此城邑为氏,如赵、魏、韩、费、萧等。还有以祖上的名或字号为氏,以表示纪念,如孔、马等。当然还有其他原由产生的姓氏,如李、张、王等。
秦汉以后,姓氏混用,不再区分,基本人人都有了姓氏。以后朝代,除一些游牧民族改汉姓而产生的新姓外,很少再有新的姓产生。
《东周列国志》中,开始许多人是没有姓氏的,到后半部,有姓氏的人名越来越多,而且还记录了一些姓氏的来源。
周宣王杀杜伯,杜伯之子隰叔奔晋,后仕于晋为士师之官,子孙遂为士氏,食邑于范,又为范氏。
孔父嘉之子木金父由家臣抱之奔鲁,后来以字为氏,为孔氏。
陈公子完奔齐,齐桓公拜为工正,食采邑于田,为田氏之祖。
鲁以公子敖继庆父之后,为孟孙氏,公孙兹继叔牙之后,为叔孙氏,季友为季孙氏。
屈巫到晋,去屈姓以巫为氏。
智罃本荀氏,因荀罃、荀偃叔侄同为大将,军中一姓,无法分别。荀罃父荀首食采邑于智,荀偃父荀庚曾为中行将军,故以智氏、中行氏别之。
芈胜从吴返楚,楚昭王封为白公胜,筑城名白公城,遂以白为氏。
智果私谒太史,求改氏谱,自称辅氏。
荆柯,本庆氏,齐大夫庆封之后,到燕改氏为荆。
《东周列国志》中记录了许多姓氏,现在都不是很常见,至少目前不是大姓,只在某些地区聚集,有些可能已不存在了。如:石、管、鲍、国、宁、晏、狐、栾、祁、鬭、屈、巫、文、荀、智、辅、芈、季、士、虞、郤、庆、崔、乐、华、伍、申、阳、伯、翟、段、卜、严、聂、熊、赢、庞、冯、甘、廉、蔺、蔡、颜、蒙、樊、嫪、雍、茅、尉、鞠、项、东郭、南郭、北郭、公孙、闾丘、羊舌、百里、西门、中行等。
我们的祖先取姓氏往往是为了方便区分,后代则认为很神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有的姓氏的人数已上亿,想区分都困难了,一个小的单位或部门都常常遇到同姓的人,一个城市同姓名的能达到成百上千人,我们就只好用数字来区分了,每人一个身份证号。我们不知道应该感到幸福还是悲哀。

(此贴只以《东周列国志》的内容为依据,未考证历史,那应是有关专家的事)

  最后修改于 2007-12-01 23:43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