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6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井冈山,一次失望的旅行

2010-04-13 16:57 阅读(?)评论(0)

井冈山,十多年前去过,记得是个雨天,站在清冷的街道上,搞不清哪里有景点,也搞不清乘什么车能去,甚至找不到吃饭的地方,茫然无措中只得离开,唯一的亮点是乘车去宁冈时路过黄洋界,看到了美丽的云海,很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很想能再次看到并拍下来。

清明节无事,准备再次上井冈,这次预先做了充分准备,在网上查到附近主要景点,还仔细看了区域地图,把茨坪、大井、小井、黄洋界、茅坪、龙市串起来形成连贯的旅游线路,兴致很高地出发了,准备满载而归的。先到吉安,计划是乘火车去,认为Z133时间较合适,买车票时才知道这趟列车全是卧铺,一个小时的车程硬卧要67元,很不划算,就只得放弃,改乘汽车。吉安到井冈山的汽车在汽车南站发车,28元,而且直接到山上的茨坪,而不是山下的井冈山市(夏坪)。车上还遇到几个井冈山大学的学生,他们这个团体有10多个人是冒雨骑车从吉安到井冈,130多公里,乘汽车去的几个人大概是不怎么会骑车的。

汽车的终点站是井冈山汽车站,这里是井冈山景区的中心茨坪,目前已比较繁华了,街道边有很多楼房,银行、商场、饭店、宾馆都不缺乏,车也不少。

新建了很多景点,这座前面有领袖像的看上去完工不久,是要收门票的,不知价格多少。

这是按规定必须免费开放的革命博物馆,规模宏大,我的相机都拍不到全景,上次来时也没有的。

里面有朱毛的雕像。

博物馆前面是挹翠湖,在景区的中心位置,湖对面才能看到博物馆远景。

又遇到一个雨天,可看到远处山间的云雾。

与博物馆隔湖相望的是旧址群,也是我计划中的游览景点。

但被门口的管理员阻拦,告知要买门票,售票点在100米远处的茨坪街道办事处边上,价格很醒目。

门票156元,观光车票70元,合计226元,这样高的价格远在我的预算之外,也非我所能承受,只得放弃进入,在墙外找个角度拍到院内的照片。

我计划中的下一个景点是大井村,也有旧址群,据说还修了领袖峰,8公里左右距离。在汽车站找车,没有班车,没有中巴,更没有摩托,出租车要价30元,也只得放弃,准备直接去黄洋界。

从汽车站得知到黄洋界只能乘到宁冈的车,下一班要到2点半。茨坪到宁冈每天5班车,如果乘2点半的车上山,要等2个小时才有4点半发的下一班车下山,到茅坪就到傍晚了,没时间去游览,更不可能再到宁冈(龙市)了,而黄洋界有18公里,出租车要价60元,根本不在我考虑范围内。这时一趟赣州发衡阳的长途车进站,也通过黄洋界,我就与司机售票员商谈搭车问题,但汽车站的工作人员不准许我乘这趟车,并禁止司机让我搭车,必须要我乘宁冈的车,使我很气愤,也不得不放弃在黄洋界停留的计划,直接去茅坪。

车过黄洋界,本在路边的黄洋界纪念碑也不见了踪影,原来是新修了一段公路,使原黄洋界的一些纪念物远离了公路边而圈成一个收费景区,看来为了收钱也是很花了心思和资金的啊。中巴车过茅坪时售票员没提醒我,到了数公里外的大陇才要我下车,我又不得不放弃到茅坪的计划,直接到了龙市(其实到了茅坪也没用,景区仍然进不去)。龙市镇,是原宁冈县城所在地,朱毛井冈会师就在这里,镇区内新建了广场,有朱毛的塑像。

这座会师纪念碑也是新修的,原来的低矮些,但很有特色,已经不见了。

不远处有龙江书院,是朱毛第一次会面交谈的地点,现在这里建成会师园,门口的河上新建了拱桥。

本想进去游览,又被挡在门外,要收门票,而且只能是226元的套票,不单独售票,而这里距茨坪的中心景区有50多公里,真让人哭笑不得,只得放弃进去的打算。这样我的井冈山计划就只完成了茨坪的博物馆部分,其他基本全泡汤了,是个失败的旅行,而那些骑车上井冈的大学生们估计也看不了几处,能留下的印象也主要是风雨中骑行的感受了,不知是否有被浇了冷水的感觉。

会师纪念碑旁边有龙市的套票售票处,上面列出了景区包括的所有景点及路程。20个景点,门票156元,看起来似乎并不贵,但这些景点分布在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相距遥远,全游览需要几天时间,多数游客恐怕连一半都去不了,而只游周围较近的几个景点就难说是个便宜的价格了。而且很多景区是不准外来车辆进入的,施行交通管制,游览只能乘景区的观光车,车票是70元,很多人是只为了去几公里远的下一个景点就要付这么多车费,比在大城市打的还昂贵。

景点捆绑出售,交通垄断经营,以“红色”的名义,获取巨额经济利益,这是我所看到的井冈山。“红色旅游”,这些年很兴盛,一些老区以此吸引投资搞了很多“红色景区”,靠门票收入发展当地经济,在这个利益链条中有当地政府、外来投资方,关键其实是“消费者”--“红色消费者”。普通民众,花自己的钱,就算对历史有兴趣,也会被高昂的门票吓跑,那么谁会为此“买单”呢?谁是这种“红色投资”所针对的对象呢?当然只有公款。党政每年要花掉很多公务费用,包括开会学习的,到“红色景区”学习受教育就是其中不小的一部分,而这些费用就堂而皇之地“转移支付”给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了,当然“有眼光”的投资者也不会“无私奉献”的。有了“公款消费”这一方,整个“红色旅游”的利益链才是完整的,“革命传统搭台经济唱戏”才会搞得有声有色,看看这些年不断涌现的红色景区就清楚了。

茨坪街头有标语“发扬井冈山精神”,我不太清楚这种精神的具体内容,但这次经历使我隐隐感觉的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