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6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无锡旅游-东林书院

2008-04-10 18:52 阅读(?)评论(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很有名,其作者是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据说就镌刻在东林书院的大门口。
东林书院始创建于北宋,是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弟子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南宋时建有杨时祠堂于此。元朝时,僧月秋潭在此建东林庵,到明成化年间,僧人又加重修,成为僧区。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罢黜回家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叶茂才、史孟麟、薛敷教、钱一本等人,为继承杨时讲学遗志,共同倡导捐款重建兴复东林书院,并相继主持,聚众讲学。在讲习之余,指陈时弊,评论人物,锐意图新,自称“东林人”,影响极大,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明天启年间,魏忠贤当政,毁全国书院,东林书院被严旨全部拆毁,不许存留片瓦寸椽,东林讲学等人亦被斥为“东林党”而遭迫害。崇祯即位,惩处魏忠贤及其阉党,东林昭雪,书院被下诏修复。到清末,改书院为学堂,以后为东林小学。
东林书院在无锡城东,在现今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路对面就是无锡的人才市场。我98年到无锡时,这里已基本荒废,摆放了许多建筑材料,2006年再去,已建成园林式的公园,入选文物保护单位,有石牌坊、伴池、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三公祠、东西长廊、来复斋、道南祠、东林报功祠等主要建筑,据说保持了明、清时期布局形制与历史风貌,当然名联也在其内。

 

 

 

 

 

东林党是明朝后期出现的政治集团,以江南士大夫为主,企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自称“清流”。虽然作为造成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党争的一方,后世仍对东林党多持肯定态度,认为他们不畏强权、为民请命、弹劾朝中权贵、反对矿使税监,是正义的化身。也有人委婉提出,双方混争,都设法排除异己、打压对手,使其政治主张也和他们排除异己的动机纠缠不情。这种正面评价可能基于两个原因,首先是东林书院宣讲的是程朱理学,是正统的儒学,即现在所谓的国学,当然优于阉党的厚黑;另一方面,受到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剿杀,东林人魏大中、顾大章、高攀龙、周起元、缪昌斯等先后被迫害致死,正直官员杨涟、左光斗、黄尊素、周顺昌等人被杀,属正义殉道者。
但从历史来看,东林党似乎只能被认为是政治正确,但缺乏救国之能。曾经有相当一段时间,东林党人和应和者曾在朝廷中占有相当优势,但并没有能明显改变明朝的面貌,反而被目不识丁的宦官魏忠贤彻底击败,被从朝廷中清除。在崇祯登基后,魏忠贤被杀,东林党回到朝廷而成为主流,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明朝的灭亡而束手无策。当然,我们不能把明朝灭亡的责任与东林党联系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东林党不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就如同再正统的儒家思想也不能使中国复兴。
每到国家危难,问题多多,总会有一批仁人志士出来,从文天祥、东林党到清末清流,但似乎只能慷慨激昂一番,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其实于事无补,该怎样还怎样一个结局。
清末清流,形成于光绪年间。当时,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略中国边疆,而清政府内部腐败,派系斗争愈演愈烈。一部分不掌实权的言官,标榜风节,“严义利之分”,上书言事,评议时政,弹劾大臣,以经世匡时为己任。清流有前后南北之分,以中法战争为界,前清流派以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首,有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琛、黄体芳、邓承修等,多为北方人,故称北派;后清流派以户部尚书翁同和为首,有志锐、文廷式、张謇、盛昱、沈曾植、王仁堪、黄绍箕、丁立钧、李文田等人,以南方人居多,故称南派,基本属于光绪帝党的一部分。前清流要求改革弊政、肃整纲纪和兴修水利,尤主张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后清流派形成于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主张“厉以风节”,反对贪官污吏,敢于揭露弊政,在中日甲午战争时,力主反击日本侵略。从政治上看,他们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但他们都不了解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不清形势,只是清议和空谈,有足够民族气节和爱国激情,但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甚至捅出篓子还要李鸿章等务实派来擦屁股。后来,张之洞改任地方大员,也加入洋务派,开办工厂,交了不少学费,走了不少弯路,常要李鸿章派人帮忙,恐怕已经理解了说与做之间的差别了。张謇后来辞官回家,投身实业救国道路,历尽艰难,成为民国初著名民族实业家。

东林党人简单的用"君子”和"小人”去区别复杂的政治上的派别,这当然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我们不可能希望古人有今人的见识,但却不能原谅今人还怀有古人的狭隘。但无论如何,他们怀着忧国忧民的意识,意在有所作为,以积极入世的心态去影响社会、影响历史进程,崇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这种意识充分表现在这副对联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太沉重了,还是以轻松心态看一下现在东林书院的园林风景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35290.html?wtp=tt 
 

  最后修改于 2008-06-12 13:38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