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陶渊明纪念馆

2010-05-15 21:57 阅读(?)评论(0)

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今九江)人,经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好不容易做到彭泽县令,“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回家隐居,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期间写了很多诗文,被后世认为是田园诗派的鼻祖。现在九江沙河街(即九江县)东北隅建有陶渊明纪念馆,这是进大门处的归来亭。

陶家祖上在东晋初也曾很有势力,但后来衰微了。陶渊明出身庶族,虽有条件饱读诗书,但在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还是很受轻视,不仅少小抱有的“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没有施展的地方,反而遇到太多政治黑暗、官场倾轧的活生生实例,在不同流合污就无法生存的现实下最终彻底失去信心,辞官隐居。

十三年的仕宦生活,陶渊明主要做小吏或权势人物的幕府参军,在叔父介绍下才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来巡视,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督邮,汉代官职,职责是代表太守督察各县政务、宣达教令、纠举违法之事,既管送文传令之邮传,还兼管司法事务乃至拘捕、监狱、诉讼等,权力很大,所以督邮虽小吏却敢趾高气扬、横行不法。后来有人批评陶渊明去职很轻率,我认为他可能熟知督邮的做派,汉代的督邮恐怕是“臭名昭著”,连《三国志·刘备传》中都有“刘玄德怒鞭督邮”的记载。(《三国演义》中变成张飞怒鞭督邮)

归隐后,陶公与夫人翟氏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后来住地失火而搬迁,生活变得艰难,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到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要靠朋友送钱周济,但一直不肯再出仕。

陶渊明的诗文在当时并不被重视,约100年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编著的《文选》收录陶渊明的诗文十余首,到唐宋时期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已对诗人有很大的影响,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都有很高评价,所以一直被推崇至现代。有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的人生哲学,有人喜欢他冲淡渺远、恬静自然的艺术风格,称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认为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这确定了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陶渊明去世后,他的至交好友颜延之为他写下《陶征土诔》,在诔文中褒扬了陶渊明一生的品格和气节,并给了他一个“靖节”的谥号,所以陶渊明祠就称为陶靖节祠。

两个匾:清风高洁,羲皇上人。

“羲皇上人”来源于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碑廊。

内部的园林建筑。

在当时影响不大的陶渊明现在被认为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今存诗125首,存文12篇,最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诗二十首等。

荷塘对面的写着“ 清风高洁” 的牌坊,因是冬季,只剩残荷,院内还有柳树、菊花等,但在冬日都失去景致。

牌坊后的台阶通向陶渊明墓,据说有63级台阶,代表陶公63年的人生。

原来的陶渊明祠和墓在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距县城25公里,交通不便,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九江县所在地沙河,庐山火车站也在附近。陶渊明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修复,还吸引来日本友人来此思慕并栽种苗木,但国内游客却很稀少,即使免费开放。陶公在今日已难觅知音,在眼见的利益面前,是非黑白已不再是什么问题,厚黑程度与官职大小成正比。

这是纪念馆的导览图,但大门外的牌坊和塑像已不见了。

陶公诗文很多,只列《饮酒》诗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公爱菊,宅边遍植菊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此句倍加推崇。

  最后修改于 2010-05-16 00:0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