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粤闽赣(21)--思贤村

2012-09-08 15:56 阅读(?)评论(0)
从大埔县的茶阳镇乘车向东,很快就进入福建永定县境内。越省界不久,看到公路上有个路标,这就是我进入福建的第一站,思贤村。
路口就看到客家民居,还是很有些规模的。屋后就是连通闽粤的公路,高架上还有正在建的高速公路。
从路口向村中走去,这条路很宽,也很够档次,路边则是很现代样式的建筑。这大概都可能是受惠于吴主席。
公路,通到了这座新建不久的牌坊下,后面还有一片小公园,还有水塘,很现代了。
而走进去几百米,就看到小山包下有座建筑,按村民指点,这里就是吴氏宗祠,经重修的。
在这里四面望,在来时的路边不远处,发现一座规模不大的圆形土楼,在一些建筑后面,走过时未发现。
虽然主干道够档次,像一处镇的道路,但要走到土楼下面就只能“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的地方就是田埂。
已经斑驳的外墙,诉说着历史的久远,连土楼的名字“善余楼”都有些模糊了,里面只有两位老人在守护着家园,或许是无力修缮。
圆楼旁边,还有一座方土楼,只有两层,显得不够高大。外墙同样可以明显看到土坯的形状,甚至可以看到一些裂缝。一辆货车停在墙下,或者就是这里的住家的。
这座名“长安楼”,里面面积不大,因中间没有建筑,显得不那么拥挤。
另一侧,一位老人在墙下干活,似乎在劈开木材,大概是作为日常生活用的燃料。
路另一侧,有一座较高大的土楼,三层的,下面两层的窗户,明显看出是后来开的。面对这样坚实的建筑,不用说刀枪,就是轻武器,也会感到无从下手。
这是里面的样子,是用木料搭起来的一个个房间,也是有人居住的,与前面的土楼一样。
旁边不远处还有一座方土楼。土楼是为了族群安全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据说最早出现在元末,而在明末清初的混乱时期在粤闽边界的客家聚居区广泛推广开来,并成为凝聚宗族力量的很好方式。
一条小溪流过,正是溪流的滋养,这片田地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思贤村也就沿溪流而建。
这是路边一处二层小楼,建筑样式似乎是土楼的一部分,是开放式的建筑,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方式。
也有另外一种土楼的变形,不再是围屋形式,而是单栋样式,很厚实。
这种带车库的新式建筑也开始出现,但这是栋公共建筑,一般家庭未必有这种实力去建造。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