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852篇

个人描述

生活只能以玩为主,任时光在玩乐中流逝

粤闽赣(19)--车龙村

2012-09-02 16:51 阅读(?)评论(0)
大埔县城现在湖寮镇,据说东晋时的义招县治、隋朝的万川县治就在湖寮,历史比梅州还要久。当时梅潭河的出口被乱石阻塞,流水不畅,就在此地形成一片湖面,先民们就在湖边高地搭寮屋居住,所以称湖寮。经上千年的时光,湖已经不再,成为一片山间平地,而梅潭河则在这片平地间绕来绕去,形成几个弯,新大埔县城就规划占满这片地方。这就是梅潭河。
大埔县城在1961年再次搬回湖寮,这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也开始大拆大建,汽车站也搬到北面的规划的新城区。
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大埔大力推进农村的交通发展,这是客运时刻表,主要是高陂、三河及茶阳三个方向,还包括很多支线。
我是乘去茶阳的公交化无人售票班车,在东塘下车,然后搭摩托往东,西河镇方向,在这个路口下车。路口有个牌坊,上写“客家民俗文化村”。
沿着这条路向前走,一边是小山,另一边则是一条小河。这条河是漳溪河,发源于福建永定县,流经湖坑、下洋,进入大埔西河镇,到达这里。
河对岸,是一个小村庄,地图上标识为龙背埠,掩映在林木中。
然后,漳溪河在此转了个弯,向南边的山脚下流去。或者是一直降雨,水很浑浊,而不是山间的清流。
而这个转弯,形成一块几乎三面靠水的河滩地,这就是我要去的车龙村。
路边,几乎都是山石,很多地方修了规模很大的坟墓,而略平缓处有些泥土也是这种红褐色,种着稀稀落落的果树。
路边,立着这样的大牌子,看上去是广东省银行业的扶贫点,项目是枇杷60亩、养鸡万只。
进村,先看到村委会的小楼,上面挂着很多牌子。
村中,最多的是这样的看上去很有历史的建筑,外墙很多地方已露出里面的砖石或土坯。
这一排建筑较规整,样式也统一,不是客家民居的结构形制,而是排成一排。墙上的依稀可见的红色标语,还能看出是“革命时代”的痕迹。
而这些小家小院,还写着“XX居”那样的文字,大概是革命前的样子,或者是未被革命彻底铲除的遗存。
古朴,安静,似乎还能看到几百年前客家先民的生活状态,而现在就需要省里来重点扶贫了。
这栋新建的小楼,在村中是鹤立鸡群,比村委会小楼还引人注目,不知何人所建,如此张扬,似乎不合客家传统。
到车龙村,是因为这里有一栋大宅子--光禄第,是南洋富商、张裕酒业创始人张弼士的故居,据说是1908年建成。光禄第背靠漳溪河,为了保护此宅还修了300米左右的护河堤,及私人码头,河对岸还修了后花园。其实张弼士本人只回来过两次,只是供其部分家人所居住,更主要的是“衣锦还乡”的含义。
张弼士是16岁渡海到印尼的雅加达,当过米店杂工、纸行帮工,因勤恳认真、忠厚诚实得到老板信任,得以入赘,后来得到遗产,从此显示出卓越的经营能力开始是经营各国酒类,继而承办酒税、典当捐务,还承包鸦片烟税,后来投入垦殖开发,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经济作物,还开采锡矿、经营药材、开设银行获取了极大经济效益,成为当时南洋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富翁。除了商界,还接触政界,曾任清廷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1892年,张弼士得到盛宣怀的支持,又受到李鸿章的关照,开始在内地办企业,成为“红顶商人”。除了投资粤汉铁路(京广铁路南段)、广三铁路等,主要就是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因为烟台的纬度和环海的地势、气候等与欧洲葡萄酒产地相似,引进了国际著名的酿酒葡萄品种,建起葡萄基地,经20年努力,1915年张裕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四项金奖。张弼士于1916年病逝,75岁。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